產值從2011年的1250.26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653.37億元,增長了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1年的412.4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557.65億元,增長了35.21%;實現節能量1828.36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570.9萬噸……
在去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取得的驕人業績再次有力證明了這一行業勢不可擋的生命力以及在節能減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節能服務產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各地區2011年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措施落實情況,結果顯示,全國6省區沒有完成2011年年度節能目標,12省區未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進度。北京市雖然是完成任務最好的,但也只完成了“十二五”節能目標的38.58%。而近日來我國多地遭受的霧霾,再次拉響了生態的警鐘。
面對日益惡劣的氣候變化和嚴峻的節能減排任務,我國的節能服務產業如何在產業不斷壯大的發展形勢下,針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更好地為建設美麗中國獻計獻策,成為“2012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度峰會”上熱議的話題。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行業隊伍不斷壯大
去年一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不但在產值、投資、節能量等方面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而且產業隊伍也不斷壯大。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的統計,2012年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有4175家,比上年增長7%;行業從業人員達到43萬人,比上年增長14%。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備案節能服務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薦節能服務公司122家,EMCA會員單位達到850家。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主任吳道洪指出,我國的節能服務行業也由原來的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發展到現在包括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多種所有制企業并存的局面。大型國企,特別是重點用能單位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逐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批上市公司也逐漸擴大節能服務業務,并取得驕人的業績。
根據對2339家備案節能服務公司的分析數據顯示:注冊資金總額為379.51億元。其中,產值超過10億元的有6家、超過5億元的有18家、超過1億元的有83家;合同能源管理投資超過5億元的12家,超過1億元的有46家。
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節能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扶持政策的出臺以及相關優惠政策的逐步落實,對帶動產業發展,特別是鼓勵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能源處向弟海處長介紹,財政部積極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會計處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帶動地方制訂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辦法!笆濉逼陂g,初步形成一套既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支持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去年1月29日,國家發改委要求第一至四批備案名單內的節能服務公司,在2012年內實施并獲得國家財政獎勵資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要符合項目數不少于2個、項目實現的總節能能力超過1000噸標準煤/年的要求,否則取消備案資格。該政策的出臺,對備案節能服務公司形成一定的壓力,進一步促進了節能服務公司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積極性,對地方節能主管部門加強對本地區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工作的管理和服務起到了推動作用。
隨著財政部、發改委安排的20億元專項合同能源管理獎勵資金的落實,許多地方加大了扶持力度,并對各自地方節能服務公司的管理和發展制訂了相應的辦法。各部門、各地方高度重視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辦法。比如北京出臺了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 在政策引導下,各地和企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地方積極引入優秀的節能服務公司,并通過組織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對接等方式,挖掘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潛力,大量的節能服務公司迅速成立。
隨著對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和相關政策的理解不斷深入以及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經驗的積累,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申報、審批程序逐步理順,節能服務企業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率迅速提高。
據統計,截至2012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獎勵資金4.61億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項目733個,預計可實現節能量191萬噸標準煤。
產業發展勢在必行形勢嚴峻挑戰依舊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各方面的積極推動下,節能服務產業在過去一年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節能服務公司整體實力還比較弱、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執行不到位等。
吳道洪指出,國家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實際執行層面遇到了一定的障礙。部分地方節能主管部門、財稅部門還存在對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的意義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行動不積極、沒有安排配套資金、獎勵資金撥付進度遲緩等問題,甚至一些地方還存在人為門檻,對非本地節能服務公司申報項目設置障礙,導致一些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已經實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無法享受國家的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也由于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在地方推進緩慢。
同時,我國的節能服務公司整體規模小、能力弱,亟需規范發展。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雖然一批節能服務公司成長起來了,具備了由單一節能到綜合節能的能力,無論從技術方案還是到融資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但節能服務產業整體水平面對中國巨大的節能市場無論從數量到服務質量方面仍不能滿足需求。部分用能單位計量、統計等不完善,造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不夠規范,甚至出現個別弄虛作假騙取財政獎勵資金的現象。有的節能服務公司規模小、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合同能源管理成熟經驗,融資能力不強,風險控制意識薄弱。 |